1. 首页>>废铝

破解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构建新发展格局

武汉废铝合金价格_湖北废旧铝合金回收_武汉废铝合金回收

湖北废旧铝合金回收_武汉废铝合金回收_武汉废铝合金价格

2022年以来,我国再生有色金属行业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国家出台了30多项相关政策,地方政府也制定了针对性的支持政策。 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整合加速,技术水平加快,产品回收利用比例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工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产能增长过快、产品附加值低、同质竞争加剧、企业综合实力不足、行业整体水平较低等新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笔者认为,要解决我国再生有色金属行业的这些问题,既需要内部力量,也需要外部协同,当然还需要国家配套政策的支持。 在对标世界一流标准的过程中,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不断完善和提升,不断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

一是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规模快速扩大。 一是再生有色金属产量持续增长。 2022年,我国主要再生有色金属品种总产量1655万吨,同比增长5.3%。 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再生锌产量分别为375万吨、865万吨、285万吨、13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74%、8.13% 、5.56%、-5.11%。 预计今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将继续高速增长,2025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2000万吨的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二是再生有色金属新增产能快速扩张。 2022年新增项目产能将超过1500万吨,其中再生铜320万吨、再生铝824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处理能力240万吨、废渣100万吨涉及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的电池及极片处理能力。 吨,同比分别增长90.5%、36.4%、50%和100%。 以再生铝、铝灰资源化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等为投资热点,项目数量大幅增加。 三是规划产能巨大。 各地政府鼓励创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大型企业加大力度向再生有色金属领域拓展。 以再生铝为例,正在规划近1000万吨产能。 例如,广西平果市正着力建设500万吨再生铝循环经济产业园,中铝集团计划将再生铝产能规模扩大至300万吨,魏桥集团在邹平计划开发200万吨再生铝循环经济产业园。吨再生铝,明泰铝业140万吨再生铝项目正在建设中,中富实业河南、广元130万吨项目正在实施,鑫博股份安徽计划年产60万吨。 吨再生铝合金光伏框架项目等

其次,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整合正在加速。 一是集聚区强化产业延伸、强化链条。 浙江台州谋划转型升级发展,以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为重要支撑,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之都”; 江西丰城旨在支持新能源电池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江西鹰潭打造国际无水港经济开发区着力推动绿色新能源产业与铜深加工产业互动发展。 二是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加速。 有色金属系统初级冶炼企业加速进入再生金属领域,加工企业废弃物利用比例稳步增长; 形成原生铅和再生铅双轮驱动的局面; 压铸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正在将业务范围扩大到再生铝; 环保公司布局包括铜危废处置、铝灰处置; 锂离子电池上下游企业积极布局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 三是产业链更加紧密。 再生铸造铝合金企业在主机厂周边布局更为紧密。 例如,湖北武汉周边已部署70万吨,安徽合肥周边正在建设超过100万吨。 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项目大部分部署在湖南、江西、安徽和广东等电池生产企业集中的省份。 四是资本市场更加关注再生有色金属行业。 随着大企业和新兴资本的进入,市场活力和潜力不断被激发。 目前涉足再生有色金属业务的上市公司已有50多家,三年内翻了一番。 五是世界先进企业致力于回收产业发展。 海德鲁研发的75%和100%再生铝产品已先后实现量产,在碳减排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美铝公司自2013年起逐渐减少原铝产量,其产品线中的产品至少含有50%的再生铝含量。 诺贝丽斯是全球最大的铝轧制产品制造商,致力于推动铝罐、汽车面板、航空航天和建筑材料等废料的回收利用。 嘉能可将于2022年成立电池回收公司,继续布局废旧电池回收利用。

二是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原料回收体系不断规范。 一是国内回收量持续增长。 2022年国内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回收量分别为235万吨、725万吨、285万吨、130万吨,同比下降2.08% 、增长3.57%、增长5.56%。 减少5.11%,总量达到1375万吨,同比增长2.08%。 与此同时,新兴领域废金属回收量快速增长。 废旧锂离子电池及极片约44万吨,同比增加一倍; 铂族金属年回收量约为25吨。 从主要回收市场来看,山东临沂华东有色金属城废铜铝回收交易量近180万吨; 河南长葛达州废铜铝回收量超过200万吨; 江西丰城循环经济园区废铜、铝回收量约7000万吨; 江西省鹰潭(贵溪)铜业循环经济基地废铜加工利用量约120万吨(主要原料为国内)。 预计未来三年,我国有色金属废料年均回收量将达到1600万吨。 其次,海外优质再生原料将继续发挥重要补充作用。 2022年,我国进口再生铜、再生黄铜原料、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分别为177.1万吨、151.6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65%、47.39%。 从东南亚、日本和韩国进口的再生铜和铝原材料比例分别为41.27%和45.84%。 美国仍然是重要的进口来源地。 2022年,从美国进口再生铜、铝原料分别为32.1万吨、16.59万吨,占比分别为18.13%、10.94%。 预计未来再生铜铝原料进口量将保持在300万吨以上。

最后,再生有色金属行业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 一是关键指标优化。 再生铜烟火精炼直接生产棒的创新技术装备体系初步形成,原料精细分选水平和效率不断提高; 熔体合金化和在线回收技术不断进步,双室熔炼炉、蓄热式燃烧等得到广泛应用。 先进设备铝、铅元素回收率分别超过98.5%、99%; 先进企业再生铜(间接利用)、铝、铅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分别低于300标准煤/吨、100标准煤/吨。 煤/吨、100标煤/吨比十年前下降约20%至25%。 新产品、新材料相关产业合作体系逐步形成; 固体危险废物处置利用配套工艺装备、配套终端处理设施等科技研发投入将继续加大。 再生有色金属企业不断向数字化智能工厂迈进。 继续前进。 二是逐步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支撑。 2022年,再生有色金属主要品种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1.1亿吨,其中再生铜减排1050万吨,再生铝减排9515万吨,再生铅减排减排500万吨。 预计到2025年,再生有色金属减排量将超过1.4亿吨,将为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做出重要贡献。 三是国际先进企业技术研发不断突破。 美国正在开发一种新工艺,旨在利用任何铝废料将其提炼成超纯金属(P0101),也可以将其与纯度较低的废料混合,生产出满足纯度的合金; 欧洲的激光诱导分选技术可以分离同一系列的不同材料。 铝合金牌号是分开的。

此外,产品中再生有色金属的比例不断提高。 一是回收在消费中的比重逐步扩大。 2022年,我国主要再生有色金属品种产量将占十大常用有色金属产量的近四分之一。 其中,再生铜将占精铜产量的33.9%,再生铝将达到电解铝产量的21.5%,再生铅将占铅的21.5%。 产量的47.9%,再生锌占锌产量的22.8%,再生锂占锂盐产量的6%,再生钴占精炼钴产量的14.49%,在保障供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色金属资源。 二是产品向高品质转型。 为了实现自身的碳减排目标,国内外不少制造企业都要求产业链各级供应商提高回收有色金属的比例。 目前,再生铜直接利用比例不断提高,再生铝已用于生产铝合金轮毂、5G通讯设备结构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部分再生铅企业具备精炼生产能力铅、电解铅生产线,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公司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硫酸钴、硫酸镍等材料。 国内对再生产品的认识也日益增强。 根据发达国家和领先企业的发展历史,再生产品在满足与原始产品相同性能的同时,将因其绿色低碳属性而获得更大的附加值。 第三,再生产品的应用在国际上已经比较广泛。 美国诺贝丽斯公司与捷豹路虎合作开发铝合金,再生铝含量高达75%。 它还将开发回收铝含量为90%的铝制啤酒罐。 与雀巢合作推出80%再生铝制成的咖啡。 与 Ball 合作生产 Ball 铝杯,回收铝含量达 90%。 挪威海德鲁推出75R铝合金,已成功应用于办公楼铝幕墙。 宝马、奔驰、日产、捷豹路虎、特斯拉等都在增加再生铝材料的比例。 Apple 在电脑和智能手机的生产中使用了 100% 再生铝。 可口可乐宣布,到2030年将使用100%回收铝来生产易拉罐。

➤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

首先,需要妥善规划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布局。 我国再生有色金属原料供应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再生有色金属项目投资快速增长。 但缺乏科学的产业规划,新建和在建项目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 各地园区、企业纷纷布局,产业布局呈现点状。 多元、分散、不合理的布局给当地原材料供应带来了巨大压力。 相关配套激励政策也有待完善,不利于规范管理,容易导致产能无序扩张。

其次,再生有色金属企业的管理运营水平有待加强。 再生有色金属行业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 利用企业位于产业链中游。 他们长期受到上游原材料短缺、税务不合规、回款周期长、产品利润低等影响武汉废铝合金回收,加上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现场精益管理滞后、能力不足等。抵御市场风险有待加强。 上市公司公开数据显示,再生铜企业每股收益0.43至1.63元,净利润5亿至60亿元,营收140亿至820亿元; 再生铝公司每股收益为0.38至2.8元。 ,净利润2亿至20亿元,营收3亿至250亿元; 再生铅企业每股收益-1.6~0.73元,净利润-13亿元~10亿元,营收115亿元~270亿元。

其次,缺乏再生有色金属企业联合研究平台。 目前,我国再生有色金属行业设备机械化、自动化整体水平较低,技术升级速度缓慢,精炼预处理和分选成套设备国内推广不足,综合水平不高。冶炼环节能耗水平仍有较大下降空间。 终端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缺乏产品维护和升级换代的技术。 无论是原材料采集、技术研究、管理提升,还是产品研发,都需要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形成联合研究,实现高效实施。

最后,再生有色金属行业相关政策需要进一步支持。 一是相关进出口政策需要尽快配套。 继续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发布公告,允许进口符合GB/T 40382-2021《再生变形铝合金原材料》和GB/T 40386-2021《再生纯铝原材料》的原材料并顺利通关; 鼓励有关部门组织发展回收利用高纯指标的相关标准,并推动相关原材料的进口; 建议推广再生有色金属进口原材料转关试点实践; 建议再生铝加工贸易业务过程中,分选产生的非铝金属废料内销按照废钢管理征税。 二是相关行业法规亟待完善。 现行《铜冶炼行业标准条件》和《铝行业标准条件》涵盖了部分回收企业的标准条件,但不包括加工和预处理企业。 缺乏针对性的规范条件,难以对再生铜铝行业进行有效的系统管理和指导,不利于引导行业发展。 三是《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服务增值税优惠目录(2022年版)》需要修订解释。 建议进一步扩大品种范围武汉废铝合金回收,或与所得税目录统一,明确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事有色金属资源回收利用的成本确定方法,出台权威的实施细则或政策解释。及时落实,并与多方共同努力落实政策。

➤对标国际一流产品,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推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要继续团结广大工业企业,以调查研究为手段,深入一线,观摩询问,整理分析,为上级部门提供政策制定依据,努力指导行业发展。推动产业走标准规范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优势,促进跨行业交流合作,持续帮助行业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再生有色金属产品绿色低碳属性,培育再生有色金属产品绿色低碳属性。消费者使用再生有色金属产品的意愿。 三是以行业协会为纽带,帮助企业寻找一流的方法和工具,不断对标先进,全面提升管理、运营和技术水平,营造人人有责的行业优质竞争氛围。互相追逐。

其次,再生有色金属企业要对标一流标准,完善自身建设。 再生金属行业要想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核心还是要落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上。 企业要想高质量发展,就不能盲目扩大产能,而应该寻找标杆企业或标杆指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不断实现和追赶,不断突破自身极限,这样才能迎来在新的生活中。 对标一流企业,需要根据每家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找到合适的目标。 找到标杆公司后,你需要关注“目标是什么”。 例如,在财务指标方面,需要分析基准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比较偿债能力(营运资金、现金流量和负债率)、经营能力(存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和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ROE、每股收益); 技术指标方面,原料精选效率(功率、回收纯度)、金属回收率、燃烧损失、能源功率(综合能耗)比较; 在创新能力方面,需要比较研发投入(费用投入、资本化投入)、产品专利、标准、认证、数字成果等; 在质量管理方面,需要比较加工产品的合格率; 在社会责任方面,需要比较碳减排和员工福利。

二是落实对标指标精准路线图。 每年年初,再生有色金属行业绿色峰会上,都会总结上一年的标杆情况,整理出行业内具有较高参考性和普遍适用性的一流指标,供企业讨论和探讨。优化并制定标准。 年中再生有色金属行业科技工作交流会讨论确定了一级指标值。 一年一度的再生金属国际论坛上,发布了一流的指标和实施路径,部分指标作为行业前20强企业评选的参考指标。

总之,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开局之年。 做好各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深刻认识和落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再生有色金属行业的主旋律。 全国再生有色金属企业要准确把握新的发展机遇,科学应对新的挑战,对标一流标准,积极行动起来,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交流合作,迈向更高水平。加快行业高质量发展,通过行业共同努力和内外合作,再生金属产业必将迈上新台阶。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2sg.net.cn/272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7233356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